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创新思维的应用价

 

新课改要求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个性化人才为根本,实现人才的全面性发展。学校根据各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学科改革。体育学科是一门极其被忽略的重要性学科,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有些学校的体育课甚至经常被其他“主要的”学科占用。这些学校没有提升对体育课重要性认知的意识。传统教学下,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课程,却对最基本的体育运动常识都不了解。所以,从根本上转变学校和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是新课改必然的要求。

一、 传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完全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传统体育课程,老师教授体育项目技能,学生完全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其次,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决定权也在教师手上。这样的教学流程决定了教师的完全主体地位,学生只可以一味接受,缺乏必要的互动,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无法发掘学生的个性诉求,不能从根本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偏离了教育的本质,不符合人的心理规律。最后,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程不重视,体育课普遍课时极少,还经常被主要学科占用课时。这是学校教育中很大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于体育课程重要性的意识。

二、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应当具备的新型创新思维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创新思维

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是推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转变。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把学生当成课堂主体,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新课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特点、个人差异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极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体育教学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发体育课堂内容、形式等,课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知识并创新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作用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转变角色,把自己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思考的思维方式,灵活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讨知识的自主性。在体育课上,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创新活动等。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形成互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中去,做学生良师益友,形成平等、民主、师生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师生互动交流。在体育课上,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遇到问题也愿意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互动。对于体育教学和体育知识掌握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三、 体育教学思维创新在改革教学形式上的实际运用

(一)体育游戏教学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体育课程以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又一个体育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重复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课程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游戏方式的导入有浓厚兴趣。所以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添加有趣的游戏元素,寓教于乐,让学生可以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项目里去,潜移默化地完成任务。这一课程设计中教师还要准备多元化的游戏的导入方式,只有多元化的游戏形式才会持续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设置怎样的游戏形式呢?例如,可以通过淘汰制的游戏激发学生胜负欲,增加学生完成游戏的愿望。通过游戏的模式,可以调动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程,凸显体育娱乐效果,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外得到放松和快乐。教师设置的小组竞技游戏,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游戏任务接力的比赛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接力赛,每一棒设计一个游戏项目,或者需要提沙袋,或者需要麻袋跳,或者需要跳绳等,决赛出第一名,获得教师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的设置,把不同趣味形式贯穿在体育课始终,提高体育教学的乐趣和效率的同时,也轻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游戏教学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思维。

(二)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思维

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男生女生之间更是不同。对于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相同的体育项目的锻炼,既不能使身体素质强的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又使得体能较差的同学对体育课产生惧怕心理,偏离了教学的目标。采用分层教学的思维,几个班可以统一时间上体育课,不同教师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女生可以更多选择团体操,男生可以选择球类运动的方式。在体育运动时间,更多遵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既能学习喜爱的体育项目的技能,又可以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上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