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从“科教更加进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题:科教人才创新构筑未来——以“科教兴业”视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路

新华社记者张全、于俊杰

这是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

从“一贫两白”到成为世界重要的科技强国,从80%的文盲率到受教育程度,跃居世界之巅。

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新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社会全面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高水平技术独立自主”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科教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的创新力量。

国家信任为技术突破指明方向

2021年6月17日,巨大的火焰升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第一次进入他们的空间站。中华民族的飞翔征程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经过近30年的自主发展和不断奋斗,我国已顺利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正朝着建设空间站和空间站迈进。建设一个国家。空间实验室取得进展。

这是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的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科技基础几乎为零。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几乎没有大型科研设备。随着新中国吹响“嫁给科学”的号角,我国先后攻克科技难关,成为振兴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从青蒿素到杂交水稻,我国科技创新始终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国家建设筑牢屏障。安全和人民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成果……我国科技实力正从数量积累走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

从“科学之春”到“创新之春”,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自主创新到实现高水平技术自强……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研发总支出从1.42万亿元增加到2.44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加到2.4%,居全国第二全球,超过欧盟15个最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件数(不含港澳台)为221.3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件数达到15.8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成为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科技创新加速应用造就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5G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加速应用,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20万……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改善、国家安全等科技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和紧迫。”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坚持“四个“个性”,增强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的能力、工业、社会、安全各方面。

人民的希望,教育强国稳步前进

国家兴旺发达

“我们用了20多年,才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我们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高等教育的飞跃。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教育程度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净入学率和毛入学率初中的比例分别为20%和3%。大中专在校生只有11.7万人。占人口文盲率的百分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克服困难,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2020年将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比1949年增加18.5万所;在校生2.89亿人,是1949年的7.3倍。

2012-2020年,我国教育支出将从1亿元增加到1亿元,国民财政教育支出将从1亿元增加到1亿元。

快速发展教育确保了 ri亿万人接受教育,有效提高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了数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教育事关民生,必须是公平的基础。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家乡哈布马村小学,多年前,教室用木桩砌墙,用泥土挡风。如今,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配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藏有各类图书3500余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教育公平力度,向农村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少数民族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

“十三五”期间,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立档并注册退学学生实现“动态重置”;覆盖面 全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