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院士专家齐聚!“共商”福州科教兴城!

 

"建立‘大数据'扶持机制,打通数据壁垒”

市政府将进一步增强主动协商的意识更主动地发挥政治协商作用;更加自觉地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不断提高提案办理质量,确保让政协满意、委员满意;更加积极地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对政协组织开展的视察、考察和座谈等活动,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都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政协应用型智库成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主编 兰晓原

“我建议科技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落地;对于民营创新型科技企业,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优先采购其好产品,给予更多市场支持;创新型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高端技术,更需要有广大市场的支撑,建议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科技型企业重大业务洽谈、战略合作签约等关键环节提供‘站台'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陈明志说。

市政协委员、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评论》编辑部主任 钟建林

陈学元在建言后,就“市政协将如何进一步创新形式,更好发挥智库专家的作用,提升专家协商会的成效”向市政协提出咨询。

专家把脉支招:

市政府有关领导作表态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闽都创新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洪茂椿

专家学者们紧扣科技创新这个“国之大者”,站位很高,方向很准;专业应用强,紧扣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具体问题、困难和瓶颈,就如何深化改革、科创平台、考核机制、人才队伍等提出对策建议,充分体现出“专”的特色和“专”的水平;前瞻建言深,紧扣时代步伐和福州当前热点,如抢占科技前沿高点、建设创新型城市,前瞻性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专家把脉支招:

(福州新闻网)

福建帝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高钦泉

谢华安院士建议,要把福州市建设成为生态之城、科技之城,福州作为省会城市要起着示范作用,带动作用。福州应高举生态的旗帜,在农业方面打出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旗帜,把大农业带动起来;市政府要与高等科研院校建立链接机制或协商机制,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激发创新活力。

9月14日,福州市政协召开“坚持科教兴城,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专家协商会。此次专家协商会首次邀请院士参与协商议政,是福州市政协的又一次创新举措。

吴舒伟建议,要加强科教协同和产学研结合,发挥1+1>2的聚合效应;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自由探索式的科研仍然支持,但主要资源已转向“四个面向”等重大任务;加强机制保障;增加科技创新在市属高校评价体系中的比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市政协主要领导现场作出回应

陈学元结合自身工作的所思所想,提出了真知灼见。他建议,福州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将资源投入到创新实验室建设,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出台差异化激励政策,奖励促进成果转化管理团队和科技经纪人;加快成立、支持特支领域先导科技成果转化导向基金,有力助推成果落地转化;尽快出台“专精特新”企业青年人才政策配套。

市政协委员、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 陈学元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加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也做了一定工作。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就“如何加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的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交流探讨。

于晓光表示,科技人才是社会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动机,如何引才、留才、育才成为高端科技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作为福州人才引进和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市政协委员于晓光感触良多。他提出,福州要深度绑定,留住大量年轻人才;增强长板,以科技和龙头带动上下游生态;要围绕福州产业特色和生态来引进人才,从全球发掘和接洽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兰晓原认为,要注重“立标签”,标签就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要融入“红色基因”;要培育“人才池”,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学,除了要培养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还要做到有效吸引人才,而且能留得住,才能做到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要探索“定标准”,高校联动育人才,高校、中学等可以尝试联动共同设立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