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后进生教育理论学习研究

 

【摘要】后进生在学校中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对后进生的研究有着深远意义。后进生有德后进生、智后进生、德智双后进生。他们之所以差,有很多种原因,有家庭、社会因素,有学生的本身因素或几种因素。这就需要我认真调查、研究摸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文将从文章中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后进生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经验,特别强调敬业精神和以人为本以及评价标准,表现一个教师的睿智。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敬业精神

一、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通常,后进生在思想、情感和学习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创伤,产生了一种亚健康心理,他们想自尊却得不到理解和尊重,欲求胜、求强而不能,想改过自新却意志薄弱。于是,他们的表现时而自卑、情绪低落;时而偏激、感情冲动;时而心存侥幸、行为懒散不敢正视困难;有时情感孤僻、态度冷漠。对老师怀疑、惧怕,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顶撞老师,破罐子破摔。最严重的就辍学了,辍学的绝大多数是后进生,影响巩固率。

二、要用爱心感动他们

崔蕾所著《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中写到,对于后进生,要努力做到“四不”,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三会”,即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后进生往往缺少真挚而持久的爱心呵护。因此,我们要用爱心感化后进生,用党和政府的教育关爱和教育法规关注、激发他们,使之感觉得到老师的可信、可亲、可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开导和教育。当他们想和我们交流、谈心时,才是思想发生转变的契机。我们便可以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爱护、关怀和理解的心态出发,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具体实在地予以帮助,与他们真诚沟通,用关注的目光、心灵的温暖去抚慰他们的创伤。

三、因材施教,经典出击

高影编著的《问题学生诊断》一书收录了有关后进生教育问题的论文80篇。这些论文由数百名优秀教师撰写而成,是他们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书中的育人个案告诉我们:只有问题教育,没有问题学生。因材施教是传统教育的黄金方案,春秋以后,两千多年以来沿用不爽。目前,仍然应该作为现代教育的经典措施。所谓“材”,是指人的个性素质中可取的方面。“材”有大小高低之分,高材高教,低材小教,因人而异,与时而变,施教原则以鼓励为主。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后进生的情况,仔细分析其特点,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我们的学生有着各自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就后进生而言,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各种不良言行,是容易外露的。粗浅地看,他们似乎很差劲,甚至一无是处,但在某一方面却可能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我们要把这方面找出来,加以充分肯定,在班级里进行客观的评价,鼓励他们抬起头做人。一旦诱发他们心灵中的希望火花,他们就会感到愉快、满意,逐步增强自信心、上进心和好胜心,从而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学习能量。例如,我们班里有个后进生,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二,但我发现他生活自立能力强,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而且有一定的文艺天赋。于是我首先在同学面前树立他的威信,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并让他担任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就是这一点肯定和信任,让他克服了自卑感和与师生的对立情绪,学习逐渐努力了,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下学期期末统测时,成绩上升到了全年级的中等水平。同时,这位班干部也赢得了同学的支持和信赖,全班也就好管理了。

四、重视养成教育

后进生实现了初步转化以后,缺点、毛病很容易反弹,我们此时千万不能松懈,还要加强管理。要求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始终坚持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长期的道德、行为的规范化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后进生在班里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学科活动能力也较差,转化可以从最近发展区开始。比如,可以让他们在班里轮流担任一定的职务,这样他们就会感到自己一直被认可,而不是又受鄙视。于是就会把班集体当作是自己的集体,进而坚定为之努力的决心。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应当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准确把握他们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如对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不诚实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他